曼联俱乐部近日宣布新赛季主场票价调整方案,引发球迷组织强烈抗议,多个球迷团体联合发声,指责俱乐部“再次将商业利益置于球迷忠诚度之上”,尤其是高昂的票价将“彻底扼杀年轻一代的观赛机会”,这一争议迅速蔓延至社交媒体,甚至有多家本土球迷协会威胁发起抵制活动。
根据曼联官方公告,新赛季部分主场比赛的单场票价将上涨12%-15%,季票价格平均上调8%,最受争议的是“青年票”(16-25岁)优惠幅度大幅缩水,部分场次折扣率从原有的50%降至30%,球迷组织“曼联支持者信托”(MUST)在声明中直言:“这不仅是经济负担问题,更是俱乐部对未来球迷基础的背叛。”
数据显示,老特拉福德球场过去五年中,18-25岁观众占比已从23%降至14%,独立球迷调查机构“Football Census”指出,票价上涨是主因之一:“年轻人可支配收入有限,他们往往需要在交通、餐饮和周边商品上额外支出,曼联的新政策直接将其拒之门外。”
MUST在公开信中提及曼联高层近年多次强调的“维护本土球迷文化”承诺:“从格雷泽家族到现任管理层,他们总在财报电话会上夸耀全球商业收入,却对主场看台逐渐‘中产化’视而不见。”信中举例称,2022年欧冠比赛日,客队球迷区因票价过高出现空座,而曼联方面仅以“市场供需”回应。
另一球迷团体“红魔世代”(Red Devils Generation)发起人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在接受采访时情绪激动:“我父亲在1970年代用一周工资就能带全家看球,现在一个青少年攒三个月零花钱可能只够买一张对阵保级队的边角座位,俱乐部嘴上说着‘传承’,实际却在扼杀它。”
舆论将曼联与曼城的票价策略对比:后者自2014年起冻结季票价格,并为青少球迷提供“家庭看台”联票优惠;阿森纳、利物浦等俱乐部也通过分级票价保留低价席位,而曼联近十年票价累计涨幅达42%,远超英超平均水平(27%)。
体育经济学者劳拉·哈珀(Laura Harper)分析称:“曼联的全球品牌价值依赖本土球迷的‘ authenticity(真实性)’,但美国资本主导的商业模式注定追求短期财报数据,当球场坐满高价购票的游客而非死忠球迷时,比赛日氛围的流失不可逆。”
部分球迷计划在季前热身赛中举横幅抗议,社交媒体上“#NotOurUnited”话题已获超2万条讨论,曼联官方回应称“理解球迷担忧”,但强调“票价调整是为应对运营成本上升及球场设施升级”,并承诺“通过分期付款减轻压力”,这一说法遭球迷嘲讽:“分期付不起的账单,难道不是更付不起?”
值得注意的是,曼联2023年财报显示其商业收入创6.JJB竞技宝5亿英镑新高,其中赞助和零售增长18%,而比赛日收入占比不足15%,批评者认为,俱乐部完全有能力通过其他渠道增收,而非“压榨最忠诚的支持者”。
资深足球记者马丁·布莱克本(Martin Blackburn)指出,曼联的决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年轻球迷转向非法流媒体或低级别联赛并非危言耸听,当一代人失去现场看球的习惯,未来二十年曼联的‘死忠’群体从何而来?”
更严峻的是,随着卡塔尔、沙特资本入主英超其他豪门,曼联的票价政策可能加速本土球迷流失,纽卡斯尔联上赛季推出10英镑青少票后,当地U25观赛人数激增40%,哈珀警告:“足球俱乐部的价值不仅在于转播权分成,更在于社区纽带,曼联正在亲手剪断这根纽带。”
截至发稿,曼联尚未宣布修改票价方案,但球迷组织的怒火已蔓延至股东会议,部分持有A类股票的小股东计划联合提交动议,这场冲突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