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体育部报道
随着东亚杯足球锦标赛的日益临近,中国足协如何组建本届赛事参赛阵容成为国内足球界关注的焦点,据接近足协的消息人士透露,关于派遣怎样一支国家队出战这项区域性赛事,目前尚未形成最终方案,这一决策不仅关乎赛事成绩,JJB竞技宝更牵扯到中国足球长远发展路径的选择。
东亚杯作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地区性足球赛事,历来被中日韩三国足协视为检验队伍、锻炼新人的重要平台,本届赛事将于7月中旬举行,恰逢欧洲各大联赛休赛期,但同时也与国内中超赛程存在部分重叠,这种时间安排使得中国足协在组建阵容时需要权衡多方面因素。
以往几届赛事中,中国足协曾派出完全主力阵容,也曾尝试以年轻球员为主的配置,2017年里皮执教时期,国家队曾以主力阵容出战并取得亚军;而在2019年,足协则选派了由李铁率领的选拔队参赛,最终获得季军,这种灵活多变的组队策略反映了足协根据不同时期足球发展需要作出的调整。
中国国家队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在世预赛12强赛结束后,一批老将逐渐退出国家队,而年轻球员尚未完全挑起大梁,中超联赛正处于赛季中期,各俱乐部对于国脚抽调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特别是那些争冠和保级压力较大的球队。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国际旅行限制和回国隔离政策仍然存在,这使得征调海外球员变得复杂且耗时,如果从海外俱乐部召回国脚,球员不仅需要适应国家队的战术体系,赛后还需要经历漫长的隔离期才能返回俱乐部,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在欧洲的职业生涯发展。
据足协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主要有三种组队方案在讨论中:
第一种方案是以U23国家队为班底,补充少量超龄球员,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年轻球员提供高水平比赛锻炼,为2023年亚洲杯和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储备人才,这也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中超联赛的影响。
第二种方案是组建混合阵容,以参加过12强赛的部分国脚为核心,搭配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这种折中方案既保证了一定的竞争力,又能完成新老交替的过渡。
第三种方案是派出完全主力阵容,以最强实力争夺冠军,这一方案能够满足球迷对成绩的期待,但可能会影响联赛正常进行和年轻球员的成长机会。
与球员选拔同样复杂的是教练团队的确定,目前中国男足主帅李霄鹏的去留问题尚未有定论,这也增加了东亚杯备战工作的不确定性,如果由现有国家队教练团队带队,需要尽快确定工作计划;如果选择其他教练临时带队,则需要考虑与未来国家队建设规划的衔接问题。
有消息称,足协考虑让U23国家队主教练扬科维奇兼任本次东亚杯带队任务,这位塞尔维亚教练近年来带领年轻队伍表现不俗,熟悉亚洲足球环境,若能统领一支以年轻球员为主的队伍,或许能够带来意外惊喜。
组建一支国家队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系统工程,俱乐部方面自然希望尽量减少国脚抽调,特别是那些关键球员;赞助商和转播商则希望看到最强阵容出战,保证比赛观赏性和市场价值;球迷群体中也存在不同声音,有的希望锻炼新人,有的则期待赢得荣誉。
足协还需要考虑与日本、韩国等对手的对比,近年来,邻国足球水平持续提升,日本队经常派出以国内联赛球员为主的阵容,韩国则多由年轻球员和替补国脚组成,中国队的组队策略也需要参考对手的情况,避免出现实力悬殊的尴尬局面。
这次东亚杯组队决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足球在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之间的抉择,着眼于2026年世界杯,现在就需要给年轻球员更多比赛机会;但考虑到足球市场的需求和球迷的期望,又需要在国际赛场上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足球界专业人士指出,东亚杯作为区域性赛事,其重要性无法与世界杯预选赛和亚洲杯相比,因此应该更加侧重于锻炼队伍和培养人才,前国脚徐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让他们通过高水平比赛快速成长,即使交一些学费也是值得的。”
尽管最终名单尚未确定,但根据目前情况分析,阵容很可能以年轻球员为主,U23国家队中的优秀球员,如陶强龙、刘若钒、蒋圣龙等有望入选,同时可能会补充一些经验丰富的球员如谭龙、吴曦等担任队长角色。
门将位置可能由韩佳奇担任主力,后防线上朱辰杰、蒋光太有望搭档中卫,中场方面戴伟浚、高天意等年轻球员可能获得机会,前锋线上张玉宁如若身体状况允许可能被征召,但更可能会给更多U23球员展示机会。
中国足协在东亚杯阵容选择上的犹豫,反映了中国足球转型期的典型困境,如何在成绩压力与人才培养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协调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利益,如何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问题都通过这次组队决策过程集中体现出来。
无论最终派出怎样的阵容,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既定的发展道路,中国足球的复兴需要时间耐心,需要系统规划,更需要每一次决策时的勇气智慧,东亚杯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站,但其背后反映的建队思路和发展理念,却可能影响中国足球未来多年的发展方向。
七月的东亚杯赛场上,无论出现的是怎样一支中国队,都希望他们能够展现中国足球的新面貌,传递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为中国足球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